首页

套路直播若依女王

时间:2025-05-30 00:30:45 作者:“雪龙2”号圆满归航:首次秋季南极考察推动国际合作新模式 浏览量:84702

  中新社海口5月29日电 (记者 王晓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返航暨“雪龙2”号公众开放日新闻通气会29日在海口市秀英港码头停泊的“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上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雪龙2”号完成航程4万余海里的南极秋季考察,联合8国12位科学家探索罗斯海生态奥秘,并首次访问泰国,参加“中泰海洋合作月”,开启国际化、跨季节、跨学科的极地合作新模式。

5月29日,“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停靠在海口市秀英港码头。中新社记者 王晓斌 摄

  此次考察是中国首次在南极秋季开展以罗斯海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联合航次,也是中国极地考察单船考察历时最长的一次。“雪龙2”号于2024年11月1日从广州出发,2025年5月28日返抵海南海口,共历时208天,总航程4万余海里。航次成功实现了传统南极考察由夏季向自然条件更为恶劣的秋冬季的延伸。

  考察联合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挪威、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8个国家科研机构的12位科学家共同参与。考察队领队兼首席科学家王金辉表示,这次考察进一步推动了极地领域科研和后勤保障的国际合作,探索了开展国际化、跨季节、跨学科综合调查的新途径新方法,深化了国际社会对于南极秋季弱光——黑暗环境下生态系统环境适应以及关键生物类群生存策略的认知,为中国更加主动地参与南极海洋生态保护与国际治理提供了有效科学支撑。

5月29日,“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停靠在海口市秀英港码头。图为“雪龙2”号的直升机停机坪。中新社记者 王晓斌 摄

  今年时值中泰建交50周年暨中泰友谊金色50年。考察队领队助理、“雪龙2”号船长肖志民介绍,在归航途中,“雪龙2”号应邀首次访问泰国,参加“中泰海洋合作月”。泰国诗琳通公主出席“雪龙2”号欢迎仪式。其间,中、泰两国科研机构举行了极地科学国际学术会议,还举办了科普教育展览。据了解,2016年来,已有15名泰国科研人员参与中国极地考察。

  王金辉介绍,本航次“雪龙2”号在阿蒙森海和罗斯海持续开展调查研究,顺利完成海洋中上层关键物种营养级结构调查、锚定潜标收放等任务,并首次在阿蒙森海成功采集长重力岩芯。累计布放34个各类观测浮标,采集水样、膜样、沉积物、生物及海冰样品共计5000余份。

  考察队副领队何剑锋说,本航次主要在水体结构、低营养级生物、磷虾和高营养级生物3个方面有新发现。其中在磷虾和高营养级生物方面,考察队发现了罗斯海西部海槽陆坡区存在密集南极磷虾群,鸟类和哺乳类主要集中在冰缘区,优势种分别为南极鹱和阿德利企鹅,以及食蟹海豹与南极小须鲸。(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新健康 | 癌症成上海第二大死因 上海社区癌症筛查覆盖7个癌种

“不仅如此,简统化设计也可降低这些机车的维护成本。”仲怀清介绍,“简统”可有效减少备品数量,比如机车都采用同一种空调,那备品则只需要一种。这种设计会让关键部件简统率超80%,实现多种车型之间的零部件互换通用,方便用户属地化检修,有效降低机车维护成本。

海南发布暴雨三级预警 启动防汛防风Ⅲ级应急响应

两家人的情谊已经延续了三代人。“我感觉很幸福,因为我有两个家。”库尔鲁斯的儿子肉孜太·库尔鲁斯说,在他的记忆中,小时候没少在“林爸爸”家“蹭饭”。他说:“我们两家的关系还会继续延伸至我们的下一辈,我会告诉我们的孩子两个家不分彼此,就像一家人一样,祖祖辈辈生活在一起。”

中国海上首个特超稠油规模化热采油田累产原油突破50万吨

值得一提的是,崆峒区还通过数字赋能流通、电商助力交易,建立蔬菜产品高效便捷的流通体系。打造“种、采、装、销”和数字化等为一体产业发展模式;依托冷链物流园区大数据平台及物流公司,开展交易结算、分拣包装、仓储保鲜、物流配送等一体化服务。(完)

内蒙古沙日塔拉遗址发掘实证4000年前人群交往交融历史

张黎表示,为了推动上述一系列措施落地见效,两江新区广泛收集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孵化载体等创新主体资源情况,汇编形成《两江新区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清单》。

神舟十八号船箭组合体垂直转运正在进行

达桑告诉记者,担任村干部的这30年时间里,大家的出行工具越来越好了,自行车、摩托车、拖拉机,再到如今每家一辆的小汽车。出行方式也有了更多选择,京藏高速、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出行路上耗费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